王履辉的“文学梦”及“时代”叙写
日期:2020-03-02 14:46:28  点击:
来源:文艺报  作者:李建东

 

60年前的王履辉怎会想到他会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名小说家,而且是一位长篇小说家呢?可事实上,正是如此。

1958年,王履辉赴扬州求学,恰逢扬州工专的大炼钢铁与教育改革运动。不久,学校因配置师资而选派他到扬州师院进修文科。1960年结业回学校,在语文学科教研室任教。课时之余,他萌发了创作欲望,写了数十万字的小说草稿。到了三年困难时期,全国裁并高校、中专,他又续读“工民建”专业,暂时搁下了小说创作。

他双栖于建筑、文学两个不同领域,并为最终实现 “文学梦”而做好一切准备。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在筹建工厂之余,一鼓作气,创作了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高楼深院》。这是我国较早精细描写“大学生活”的长篇。1972年初冬,上海文艺出版社函告王履辉:“稿中的爱情与男女关系,几乎成为这部稿件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似不妥。”建议增加路线斗争与阶级斗争内容。1973年初夏,出版社对修改稿进行二审后又约谈王履辉,请作者再改。三稿终因他在市级机关忙于基建并执教 “土建班”而拖延了时日,几经修改杀青全稿时,中国已进入了翻天覆地的历史转折期,小说因主题不宜而流产。

历史潜行至上世纪80年代,厚积薄发的王履辉一发不可收。他既是一名颇有建树的建筑工程师,又是一位以写他熟悉的各种“建筑工程”见长的小说家。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他游走于“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边锋。改革开放的中国,既给予他专业的热情,又给予他艺术创造的冲动,讲述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塑造一个个鲜活如生的形象。他对于小说创作的艺术构思,有着自己的独到理解。故事的衔接、层次的推进、形象的多元,以及语言的提炼、意境的张力、内蕴的开掘等等一系列小说创作的诸般要素,都能如建筑工程力学上的“卡尼”配置法一样,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呼应,使整部小说的人物众多而结构清晰,情节复杂却驾轻就熟,一气呵成,呈现一种鲜活而运动着的既严整又开放的态势。林林总总,体现了以建筑工程师的身份来驾驭另一个全新领域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巨制的独特风范。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三部长篇《情满波斯湾》《沧桑梦》和《天道酬正》。

《情满波斯湾》曾在《文汇报》发表故事梗概。在第三届全国书市前,上海文艺出版社在《解放日报》上作了郑重推荐。小说描写改革开放之初的华建公司,奋战在波斯湾异国他乡,主人公宗英不但是事业上的女强人,力排众议,践行“分队包干”责任制,取得k国的免检信誉,而且她还是个内心丰富的多情女子,当她得知丈夫将要被重疴夺去生命时,其形象又增加了几许悲剧色彩。小说的感染力是将人情、人性这些细微的“小故事”与改革开放、国家形象这些恢弘的“大故事”,水乳交融、不露边痕地结合得恰到好处。“作者以文学的手法将华建公司成功地作为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并把它纳入到宏观之世界大循环的轨道中,无疑是有其深远意义的……”(郑理《〈情满波斯湾〉读后感》,《三角洲》1990年第3期)。这部处女作《情满波斯湾》,一出手就显得非常老到。“女强人”宗英在小说中还另有一重身份,即担任作者在整部小说中的观察基点。作者以她的一系列活动为经,以整个故事矛盾运动发展为纬,将小说串联了起来,因此,小说才显得颇为紧凑简练。王履辉的小说创作得益于他的工科出身,细腻而不琐碎,兼顾而各自成章。这种独特的身份标识,不仅未成为其小说创作短板,而促成其将繁复变简易、模糊变清纯,且构思与行文潇洒自如。处女作大获成功,《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都发了简讯,在当时文坛颇具影响。

《沧桑梦》的结构就不同了,作者在勾画历史画卷中塑造人物,展开故事。上部《三十年在河东》,那30年历史是一个运动衔接着一个运动,是由一条总线始终纵向贯穿着的历史。小说围绕江海工学院的创办与停办到复办,叙写了命运沉浮,以及众位小辈的感情纠葛。再现了建立新中国的欢愉,社会主义改造的轰烈,以及那段动荡的“政治运动”岁月。而下部《三十年向河西》的构思却明显不同。由于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推进展开,作者采取了横向构思,以一个特定的合资企业展开横向叙写。刻画了1978年后社会观念的转变、经济转型与体制改革的阵痛、随之而来的人性的变化。《沧桑梦》正是用一纵一横的全方位的艺术构思,将历史作了形象化的真实还原。

《天道酬正》则是以老子“天道”思想切入当下现实,是社会大转型时期的“百相图”。小说通过一只波斯猫独特的眼睛看世界,金色眼看权,银色眼看钱,在金银眼孵化下,开启了第三只眼看女人。它为我们揭示了社会转型期的一种丑恶现象。还是那只猫,以它的瞎眼昭示丑恶注定会终结。瞎眼猫生下了正常猫眼的后代,那是美善的生生不息,是天道的永恒。小说既有悲怆人生与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有与时俱进、共创辉煌的赞歌。在人生的悲喜剧中扬善惩恶,善者天助,恶者天诛,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反腐主题贯穿始终。

王履辉在文学创作上属大器晚成,所以他的处女作、成名作、代表作,几乎三位一体。他擅写人,擅写故事;而且他擅写“人”中的群像,擅写“故事”中的小故事、发展中的故事、铺垫中的故事。因此,他的小说好读,耐读。他的很多拥趸或曰“粉丝”们,喜欢他,并非奔着所谓的微言大义而去——尽管他写出了一个置于转型时期的伟大时代,而是奔着他笔下美丑、悲喜的诸般人物和或乡野或荒诞或戏谑的珠联故事而去。小题材、小场景、小氛围,恰到好处地衬托和展现了大题材、大场景和大氛围。这就是王履辉小说的高妙之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ICP备18017602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
客服电话:0310-3115600
Powered by {$sitename}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