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梅也~
最近,因为疫情持续蔓延,很多人待在家里远程办公,生活中产生了许多麻烦。
但是,减少了一部分人际关系,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时就像枷锁一样束缚我们。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
你是否时时因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
你是否很难找到人生的意义?
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难题。
我们要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怎样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呢?
今天,梅也为大家分享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就像解药一样,解除了许多人讨厌自己的状态,给我们很多勇气去发现真正的内心。
你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
我过得不好,是因为原生家庭不幸福;
我学历不高,所以没办法把工作做得完美;
我失恋了,所以做什么都没有动力。
……
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痛苦,陷入过困境,而我们给这些过去赋予了什么意义,才会决定生活的模样。
正如书中所说:“现在的你之所以感到不幸,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并不是因为你生来不幸。”
青年有一位朋友,他因为某些不愉快的经历,多年来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间中闭门不出。
他很想改变自己,希望走到外面,像正常人一样拥有一份工作。但他只要踏出房间一步,马上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
阿德勒认为:
一个人表现出来什么样子,就是他潜意识做出的“利己”选择。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也曾提出:
心理暗示会影响人的情绪和意志,继而对人的机体产生作用。
正因为他不想出门,才会出现无法出门的症状,困住他的,是重新面对人际关系的恐惧。
我们的生活方式,都是由自己选择的。
电视剧《想见你》里,17岁的女高中生陈韵如,每天被弟弟欺负,被父母忽视,在学校里也没有朋友,生活中充斥着负能量。
在她看来,自己的人生中只有灰暗,她的日记本中写满压抑的字句,她常常跑到天台大喊:“我讨厌这个世界。”
直到有一天,27岁的白领黄雨萱穿越到了她的身体里,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黄雨萱尝试和弟弟耐心沟通,关心工作忙碌的妈妈,缓和了家庭关系。同时,她也大方地参加学校活动,很快就融入了集体,收获了友谊。
同样的境遇,不同的选择,导致生活呈现了截然相反的局面。
一边抱怨环境,一边安于现状,生活只会越过越糟;直面现实,积极面对,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生活的不如意无法抹去,我们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它。
原生家庭无法改变,还可以选择好好对待自己;
学历低无法否认,还可以选择努力提升自己;
失恋无法挽回,还可以选择重新开始。
我们缺少的不是改变的能力,而是追求幸福的勇气。
努力往好的方向迈出一步,人生就会出现更多的可能性。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感慨:“我们一生有多少事情,只是因为我们不敢,所以没有去做。”
一个自卑的人,总是有更多的遗憾,因为他永远会因为害怕而失去本就属于他的机会。
俞敏洪年轻时就留下了两件憾事:
第一,没参加任何学生活动或竞选学生会干部;第二,没有谈校园恋爱。
当时,从农村考入北京大学的俞敏洪发现,身边的同学不仅家庭条件好,在学习、文艺、体育,甚至与人交往方面,也样样都比自己强。
他觉得竞选学生干部,大概率会失败,因为害怕丢面子,他不敢参加任何竞选。
他认为没有女孩会看上自己,因为担心被拒绝,他也不敢表白任何女孩。
越比较就越自卑,越自卑就越封闭,世界上所有通往幸福的门,其实就是这样被自己关上的。
然而,只要处于人际关系中,就免不了在相互比较中受到或多或少的伤害。
阿德勒认为:
我们无法脱离人际关系,克服自卑的方式不是自闭,而是超越。
首先,自卑感往往来自于我们主观的臆断。
看过一个社会学实验:
美国一位犯罪肖像艺术家邀请来7位女性,并根据她们各自对相貌的描述,和陌生人对她们的评价,分别画了两组画像。
出乎意料的是,别人眼中的她们,远比她们自己眼中美丽。
她们反复强调的缺点,陌生人根本没注意到,陌生人看到的优点,也被她们自己忽略掉了。
自卑的人习惯放大自己的缺点,否定自己的优点,造成“我怎么这么差劲”的错觉。
其实每个人都存在优缺点,学会接纳自己,是消除自卑的第一步。
其次,不要让人际关系变成“竞争关系”。
阿德勒提出,我们是平等的人,不该为“竞争关系”而产生自卑。
如果把周围的人看成竞争关系,我们看到的只有“A的学历比我高”,“B的工作比我好”,“C的女朋友更漂亮”等。
这会让我们陷入无休无止的比较,产生越来越多的烦恼。
在竞争中,我们会把他人看作是敌人,一局胜出也不敢放松警惕,长期处于焦虑和不安中,感受不到丝毫的轻松快乐。
满足感并不来自于赢过别人,而是好过昨天的自己。
我们的人生不是与他人比赛,不需要和别人竞争,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才能感觉到踏实与满足。
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犹太有句俗语:“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
如果我们总是一味追求他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终将生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我有个高中同学夏琳,结婚两年,丈夫林阳对她不错,她看起来却并不快乐。
当初是夏琳主动追求林阳,所以从恋爱到结婚,她一直都在拼命满足他的期待。
他不喜欢她化妆,她便收起了所有的化妆品;
他总说女孩子短发有气质,她便剪短蓄了多年的头发;
他嫌她大大咧咧,她便再也不敢在他面前吵闹。
渐渐地,她为他改变了自己的喜好,磨去了自己的个性,甚至辞掉了喜欢的工作。
她想过拒绝,但她更怕丈夫对自己不满意,只好一次次跟自己说:只要他喜欢就好,我怎么都可以。
忽略自己的感受,想换取别人的认可,换来的只有道不尽的委屈和心酸。
书中的哲人说: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因为想要获得他人认可,唯一的方式就是满足他们的期待,舍弃真正的自我。
电影《阳光普照》中,高中生阿豪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努力读书,温顺懂事,从不拒绝别人的要求。
这让他活得很累,他说:“我只有阳光,没有阴影,24小时温暖明亮,阳光普照。”
满足他人的期待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这次让别人满意,得到了暂时的认可,下次还会有其他的事情,需要你妥协。
对此,阿德勒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课题分离。
我们每个人要面对的选择,以及选择产生的结果,就是课题。
而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源于对他人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他人妄加干涉。
辨别自己和他人课题的方法,就是看“结果最终由谁承担”。
比如,“孩子学不学习”这个课题,将来会产生考不上好学校等后果,是由孩子自己承担,那就是孩子的课题,而不是父母的课题。
最终能为我们人生负责的,只有我们自己。
所以分清自己的事,拒绝他人干涉,分清别人的事,不去指指点点,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过上真正想过的生活。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害怕在人际关系中被拒绝,我们想法设法地逃避现实;
害怕在人际关系中被轻视,我们吹毛求疵地贬低自己;
害怕在人际关系中被厌恶,我们三番两次地迎合他人。
所以,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就是拥有掌控人生的勇气。
不由旁人定义,忠于自己的内心,也许会招来不理解、责备和讨厌,却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正如《头文字D》中的那句台词:“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挣脱他人的束缚,抛却外界的桎梏,做一个足够勇敢的人,有一场属于自己的人生。
岁月匆匆,愿你一往无前,不负此生。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